苏轼苏洵苏辙六国论不同的主题思想
苏洵和苏辙的《六国论》观点的区别如下:
1、灭亡的根本原因不同
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相争以用土地贿赂秦国的方式以求自保,但却在无形之中削弱了自身的国力,同时使自身失去了可依靠的互助国。
而苏辙认为,六国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没能利用好能与秦国相抗衡的势力,即韩、魏国的国力,他认为若韩魏将武力抗衡进行到底,六国最终的结果变不会至于此地。
2、论证角度不同
苏洵的《六国论》从“赂秦而力亏”的角度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最后引出“为国者无为积威之所劫”的历史教训。
苏辙的《六国论》则从“韩魏附秦”招致六国相继破灭的角度,批评六国之士的“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
3、主旨不同
苏洵《六国论》的主旨在于批评秦的过失,揭示秦王朝覆灭的原因,总结历史教训,希望汉文帝明白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以仁义治天下。
苏辙《六国论》实为借古喻今,希望北宋统治者不要向契丹、西夏割地献物,妥协投降。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应该是违反历史发展的趋势。但本文论述亦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
扩展资料:
《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苏洵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苏洵立论的根据;二是苏洵所处的北宋时代的历史状况,借以明确苏洵撰写《六国论》的针砭现实的意义及其写作上的特点。
苏辙的《六国论》所选取的角度与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却很难联系起来。诚然,“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击中了北宋统治者的弊病,不无鞭笞告诫的意味。
但北宋王朝毕竟不是象六国那样外于分裂状态,它的“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并非表现在牺牲“韩魏”自毁屏障这一方面。
因此苏辙所选的角度也就缺乏现实的针对性,不可能强烈地震撼人心,迸发出思想光彩和战斗锋芒。当然,苏辙不因袭乃父,勇于提出新的见解,旧题翻新意,其独到精神还是应该肯定的。
苏轼苏洵苏辙合称什么
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三苏”并称始见于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该书卷四“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苏洵的文章说古论今,纵横评说,长于分析,很有气势,代表作《六国论》。
苏轼是宋代伟大的文学家,又擅长绘画和书法。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现存2300多首诗,340余首词和散文。他的诗意境新、笔力壮、变化多。佳作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他是宋代词坛豪放派的创始人,词作视野开阔,想象丰富,笔力奔放,雄健豪迈。他的散文代表了北宋文学鼎盛时期的成就。
苏辙是个善于驾驭多种文章的散文家,其文“汪洋澹泊。深醇温粹,似其为人。”他的诗又受苏轼影响,风格也相近,现存诗1189首。
苏轼苏洵苏辙有什么关系
苏轼苏辙是兄弟,都是苏洵的儿子,史称三苏。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为苏东坡)、苏辙(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1039~1112)。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
三苏诗词的特点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他们的诗词特点如下:
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其《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为佳作,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
苏辙写诗力图追步苏轼,今存诗作为数也不少,但较之苏轼,不论思想和才力都要显得逊色。早年诗大都写生活琐事,咏物写景,与苏轼唱和之作尤多。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早年的作品《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三首,写得洒脱自然,颇见个性特点。
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什么
苏轼和苏辙苏洵合称“三苏”。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
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苏轼是宋代的什么家和什么家他与其父谁,其弟谁并称为“三苏”
文学家.
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