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上危阳里,远山含黛,暮蔼青青意。这首词的出处
黛即青黑色,古语中常形容眉毛如黛.说远山含黛就是讲远处的山青黑颜色,用含字能使语言更优雅一些.
天空澄碧,纤云不染,远山含黛,和风送暖什么意思
1、天空澄碧
释义:天空清澈而碧绿,指碧空如洗,一片湛蓝,没有一丝云絮。
出处:唐·李白《赤壁歌送别》
原文: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余迹。
译文:你马上就要高飞远走,到那个天空澄碧的世外桃源游山玩水,你也会看到那场大战留下的残酷遗迹。
例句:白鸟哀婉,不容于天之澄碧,亦不容于海之幽蓝。
2、纤云不染
释义:万里无云的意思,没有云在空中飘。
出处:元·仇远《夜行船·十二阑干和露倚》
原文:万籁无声,纤云不染,目断楚天千里。
译文:四周寂静没有一点声音,天空万里无云,纵览楚地千里之外的天空。
例句:澄碧的天空下,纤云不染色。
3、远山含黛
释义:黛即青黑色,指远处的山青黑颜色。
出处:东晋·葛洪《西京杂记》
原文: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
译文:卓文君面容姣好,眉毛望着如远处的山峰的含着青黑色。
例句:远山含黛,烟雨朦胧,最让人迷醉的是那如梦如幻的雨后西湖。
4、和风送暖
释义:温和的风送来暖意,一般形容春天或者是大好的形势。
出处:魏·曹丕《登城赋》
原文:孟春之月,惟岁权舆,和风初畅。
译文:正月(古人把每一个季节的第一个月称为孟),是一年的开始,春风刚刚吹起。
例句:冬天已经过去了,和风送暖,吹绿了灰白色的草地,吹醒了冬眠中的生命。
扩展资料:
远山黛
1、释义
“远山”是汉代常见的眉式,而“黛”是最早的画眉材料。原来是指秀美之眉,由于古代妇女大多爱使用黛色画眉,色如远山,故称。
2、出处
古时,形容美人:眉如远山含黛,肤若桃花含笑,发如浮云,眼若星辰。“远山”则是汉代一种常见的眉式。汉成帝妃赵合德就是经常画远山黛。
远山黛是一种淡远、细长的眉毛画法,宛如水墨画里一泓秋水后面遥远的连山。
而“黛”则是最早的画眉材料,因其是一种黑色矿物,也称“石黛”。
古人画眉时,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再使用。
远山眉因细长舒扬,颜色略淡的特色,使其妆面具有清秀淡雅的特点,而深得女子的喜爱。
远山含黛近山红下半句
下半句,比如,
远山含黛近山红,远近高低各不同
远山含黛近山红,闹中取静读书贵
远山含黛近山红,浓妆淡抹总相宜
远山含黛近山红,碧水东流至此回
眉如远山含黛
这两句不是古人的诗句,是今人根据“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化出来的《卜算子》宋·王观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眉如远山含黛目似秋水横波的意思
也就是“眉清目秀”的意思!眉如远处青山,雅意深深,目如含情秋水,波光粼粼,能让人触景生情。
“眉如远山含黛,目似秋水横波”,这是现代文人为描摹美人姣好的面容,从宋代词人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一句中化来,给阅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
远山含黛:放眼远望,绵长的山岭树木青黑,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润泽,黝黑,绵长;秋水横波:秋阳照水,清澈明净,一石入水,秋波荡漾,如美人流动的眼波,内含一泓秋水,清明矜持,澄净深远,顾盼生辉。
当然,有如此眉眼之人,得灵山秀水滋养,得心灵干净,最好用来形容二八佳人,情窦初开,令人见了赏心悦目,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宋代王观把山水当作人来写,现代人又把人化回物来赞,原句倒置下,多少还是有些缺乏创意,让我们后人觉得有点对不起老祖宗,处在快餐时代的我们还很有提高文字功底的空间。
最后,我建议,为了把这句话用得恰到好处,句型更严谨,平仄得相对,读起来更朗朗上口,谁再用此美句时,最好“如”和“似”换个位置:“眉似远山含黛,目如秋水横波”。
这是描写年轻女性之美的诗句,是从宋代词人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化用而来。这句话描写佳人淑女之美目是怎样的呢?
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如粉黛(指妇女)。眉如远山含黛,平缓的远山狭长、青中带黑,是说美女的眉毛如平缓的远山狭而长、墨黑柔顺、自然而又富有活力。目似秋水横波,秋水澄澈明净。秋水泛波,水依然清澈明净。佳人的眼珠转动,似在一汪清水中的流动,这就是顾盼生辉,眼似无言胜有言。只理解佳人之美目是不够的,从眉毛的长而自然柔顺墨黑,眼睛在一汪清水中的灵动都体现了年轻佳人的青春活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波的清纯明净,也体现了美女的心灵清纯明净。这样的年轻女性得上天的眷顾,灵山秀水、五谷精华之滋养,其五官、身材必匀称得体,举手投足必是美人胚子。
眉如远山含黛目似秋水横波意思
1、意思就是形容美女眉目如画,眼睛有神。
2、这句话是是根据“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化出来的。出自《卜算子》宋·王观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