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汛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现象。产生凌汛的自然条件取决于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河道形态。
在高寒地区,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并且河道形态呈上宽下窄,河道弯曲回环的地方出现严重凌汛的机遇较多。这是因为河流封冻时下段早于上段,解冻时下殷追于上段。而且冰盖厚度下厚上薄。当河道下段出现冰凌以后,阻拦了一部分上游来水,增加了河槽蓄水量,当融冰开河时,这部分槽蓄水急剧释放出来,出现凌峰向下传递,沿程冰水越聚越多,冰峰节节增大。当上游的冰水向下游传播时,遇上较窄河段或河道转弯的地方卡冰形成冰坝,使上游水位增高。凌汛严重于否,取决于河道冰凌对水位影响的程度,通常只有在河道中出现严重的冰或冰坝后,才会引起水位骤涨,造成严重的凌洪。
形成凌讯的因素有:
(1)河流所在的位置。
只有位于温带地区,流域冬季气温低(低于0°C),河流有较长结冰期,才可能形成凌汛。
例如我国黄河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冬季气温低,河流结冰。
(2)河流流向因素。
河流有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并且这段河流流程较长,南北气温差异较明显,不同河段结冰的早晚不同,才可能形成凌汛;例如我国黄河上游的宁夏段和下游山东段,由南向北流,河流南段与北段结冰融冰早晚不同,形成凌汛。
凌汛发生的原因:
凌汛是因为河流下游的水面尚未解冻,而上游已经解冻,大量水流涌向下游,而下游因为尚未解冻使河流受阻,发生了水位抬高,形成水涝等等灾害。这样的情况一般出现在我国黄河河套流域,因为黄河特殊的流向特点,在山西陕西之间流向朝北,当冬去春来,南部河段天气转暖更快时,该流域的下游由于地处更北地区,尚未转暖,冰面尚未解冻,造成了凌汛的发生。当然凌汛也会发生在东北地区的一些河流,主要还是因为上游的冰面由于某种原因解冻比下游快而造成的!
原因如下:
1、低纬到高纬;河道形态上宽下窄。
2、上段河道封冻晚、解冻早、封河历时短、冰盖薄;而下段河道封冻早、解冻晚、封冻历时长、冰盖厚。当上游河段因气温升高或因流量增大而开河时,上游来水、融冰水加槽蓄水挟带大量冰块向下游流动时,往往因下游河段尚未解冻,造成水鼓冰开或形成冰坝阻止冰水下泄而造成灾害。
3、流域内短时间内气温在0度附近反复变化也可形成凌汛,如寒潮。
1、取决于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河道形态。
2、河流要有结冰期,在北方的河流由于纬度高,冬季气温在0°C以下。
3、是河流需要从低纬地区流向高纬地区。
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冰凌有时可以聚集成冰塞或冰坝,造成水位大幅度地抬高,最终漫滩或决堤,称为凌洪。
产生凌汛的自然条件取决于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河道形态。
在高寒地区,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并且河道形态呈上宽下窄,河道弯曲回环的地方出现严重凌汛的情形较多。
这是因为河流封冻时下段早于上段,解冻时上段早于下段。而且冰盖厚度下段厚上段薄。
当河道下段出现冰凌以后,阻拦了一部分上游来水,增加了河槽蓄水量,当融冰开河时,这部分槽蓄水急剧释放出来,出现凌峰向下传递,沿程冰水越聚越多,冰峰节节增大的现象。
当上游的冰水向下游传播时,遇上较窄河段或河道转弯的地方卡冰形成冰坝,使上游水位增高。
凌汛严重与否,取决于河道冰凌对水位影响的程度,通常只有在河道中出现严重的冰或冰坝后,才会引起水位骤涨,造成严重的凌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