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时期文官王仁裕(880-956年)著有《开元天宝遗事》一书,其体裁为笔记小说,其中《天宝下·解语花》(现天涯书库收录时编作卷三,其编排方式与原作有所差别)一节原文如下:“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帝与贵戚宴赏焉,左右皆叹羡。久之,帝指贵妃,示于左右曰:‘争(怎)如我解语花!’”
后来,“解语花”(也作“解语之花”)就作为一个成语,成为对容貌美丽的女子的赞誉之词。
解语花的意思是比喻善解人意的美女,比喻女人聪明伶俐,智慧过人,对容貌美丽的女子的赞美之词,是一个褒义词,特指女子。
出自:《开元天宝遗事》原文:帝(唐明皇)与妃子(杨贵妃)共赏太液池千叶莲,指妃子与左右曰:‘何如此解语花也。’意思为:大家都感叹赞美善解人意的美女,但不知道美女都是为了谁而变得善解人意。这里唐玄宗用拟人的手法把杨贵妃比作能说话的名花。后遂用“解语花、解语倾国”等比喻美女,或指美女可人。
解语花就是海棠花的意思。它的花苞深红点点,春季刚刚开放时,花色淡红,花朵簇密;盛放之时,花开似锦,温和而美丽;将谢时,花朵低垂,楚楚可人。
花解语,字面上说是花理解、读懂话.但花能不能读懂话呢?显然不行,这是诗人作家们赋予了花以生命,花是没有生命的,它理解不了。但多情的文人们能读懂,他们把情感倾注到花等风景物色上。总而言之:王国维的一句话:“以我观物,而物皆着我之颜色”如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