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FA的图片,来源于网络。
由于此帖已经在“色影无忌”归档,我将在我的sohu自媒体上用一种全新的形式完成它.和喜欢摄影从胶片时代过来的各位一起回顾当年我们没有少流口水的昔日黄花。
这个题目很早就想做了,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完成.现在只有我在sohu的自媒体得以发行,以后把这里全力建设好将是我的主业。
我的所有资料都是来源于<照相机年鉴2008>,此书我已经连续买了10多年,每本价格也不便宜,例如去年的是2800日元加税.由于我并没有用做商业目的,估计不会牵涉版权的问题.而且内容我也是根据本网站的形式自己编写的,对"获奖理由"采用的是翻译原文,"获奖花絮"则属于根据访谈内容和自己的天马行空之语.应该算不上侵犯知识产权吧!
由于昔日经典的照相机太多,乱谈会失去重点,所以我打算以日本获奖机为主线,漫谈同时的各家经典,如果大家有好的建议欢迎提出。
不欢迎转载!
相信如同很多爱好者一样,在此贴中将会看到当年令我们激动不已的机器.也许很多兄弟现在已经拥有其中获奖的全部器材,尽管都已经昔日黄花了.不过,回顾一下过去,也许会勾起大家对昔日欢快的记忆.
日本"照相机大奖"是个什么样的奖?
这是由日本摄影记者俱乐部组织的一种奖项,开始于己于1984年,每年对市场上的照相机产品进行一次评比.
那么日本摄影记者聚乐部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组织?
大家都知道,日本的照相机产业,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60年代就已经很红火了.1963年时,日本照相机产业的新品发布此起彼伏,各地开花.作为摄影器材专业杂志的编辑四处奔波,对新品的报道几乎是应接不暇.为了很好的向读者介绍各种摄影器材,有人出面把当时日本各种摄影专业杂志召集在一起组成了"摄影记者俱乐部",尽管当年的很多杂志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但"记者俱乐部"这个组织却一直持续下来.
现在加盟"日本摄影记者俱乐部"的杂志有11家(到2007年3月时),对想加盟日本摄影记者俱乐部的杂志的基本条件是必须在普通书店定期销售的杂志,实际上凡是加盟日本摄影记者俱乐部的杂志,都是日本书店中口碑不错的杂志.其中历史最长的当属<朝日照相机>,相信不少的人可能看到过这本杂志.
日本照相机工业产业发展高潮应该是在1960-1967年这个期间,上面说了该俱乐部也正好是成立于那个时代.自1984年日本摄影记者俱乐部开始设立"日本照相机大奖",每年评选一次,到去年已经25年了.目的是为读者选择器材提供客观建议.
获奖机种的变化告诉我们,胶片机荣光不再,走向没落是不依我们意志为转移
从获奖机种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照相机发展变化的基本脉络.同时也看到曾经辉煌一时胶片机确实逐步走向终结.自2002年的第19届开始,胶片机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全是数码照相机一揽大奖.
由于我的资料图片是扫描自<日本照相机年鉴2008>,当时2008年第25届的还没有评出,第25届获奖的是NIKON D3,特此说明.
此帖我打算每周一次,把获奖理由翻译出来附上.同时把照片也扫描贴出来.由于是在线编辑,错误在所难免,如有请大家见谅为盼!
获奖总目录,随时更新,现在已经到31回了,回头再更新。
第26回(2009) CANON EOS 5D Mark Ⅱ
"你来选畅销奖" NIKON D700
第25回 (2008年) NIKON D3
NIKON公司
第24回 (2007年) PENTAXK10D
PENTAX公司
第23回 (2006年) NIKOND200
NIKON公司
第22回 (2005年)KONICA-MINOLTA α-7DIGITAL
KONICA-MINOLTA公司
第21回 (2004年) NIKON D70
NIKON公司
第20回 (2003年) CANON EOS-1Ds
CANON公司
第19回 (2002年) CANON EOS-1D
CANON公司
第18回 (2001年) MINOLTA α-7
MINOLTA公司
第17回 (2000年)CANON EOS-1V
CANON公司
第16回 (1999年) MINOLTA α-9
MINOLTA公司
第15回 (1998年) PENTAX 645N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现在的PENTAX公司
第14回 (1997年) NIKON F5
NIKON公司
第13回 (1996年) MINOLTA TC-1
MINOLTA公司
第12回 (1995年) CONTAX G1
京瓷公司
第11回 (1994年) MINOLTA α-707si
MINOLTA公司
第10回 (1993年) CANON EOS5
CANON公司
第9回 (1992年) PENTAX Z-1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现在的PENTAX公司
第8回 (1991年) CONTAX RTSⅢ
京瓷公司
第7回 (1990年) CANON EOS10
CANON公司
第6回 (1989年) NIKON F4/F4S
NIKON公司
第5回 (1988年) KYOCERA SAMURAI
京瓷公司
第4回 (1987年) CANON EOS650
CANON公司
第3回 (1986年) CANON T90
CANON公司
第2回 (1985年) MINOLTA α-7000
MINOLTA公司
第1回 (1984年) NIKON FA
日本光学工業株式会社.现在NIKON公司
第1届:1984年-NIKON FA
获奖理由:
NIKON FA采用了可以应对各种复杂光条件的多区曝光装置,此装置采用统计的手法对各种条件下的被摄对象进行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开发而成,使得摄影时AE曝光照相机在逆光条件等极端情形时容易失败错误可以避免,能对曝光进行自动补偿,确保了曝光的精确控制.通过画面构成的各种不同条件来决定曝光量--依据这种最新设计思想而成的本照相机是本次获奖的主要理由之一.
另外本机还有其他公司器材所没有的高达1/4000秒的快门速度,高达1/250秒的闪光同步速度可以凝固精彩瞬间,并且,外观设计,操作性能也非常优秀.基于上述理由,照相机大奖84决定授予NIKON FA.
获奖花絮:
看看<写真工业>总编市川泰宪和NIKON公司执行董事,影像开发部本部长后藤哲朗关于FA被选中的谈访录感觉有点意思,编译出来给大家看看.市川是当时的评委之一,根据他的回忆,由于是首次举办如此的大奖评选,评委都非常小心谨慎,生怕出现矛盾.当时参选的总共有35mm单反16种,便携式机43种,大中型机8种.其实在选定FA之前,FA在欧洲和美国的照相机评选中已经多次获奖了,但唯有在自己的生产国没有.这可能是东方文化的共同毛病,墙内之花墙外香.在当时,35mm单反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那么作为照相机专业杂志,究竟给厂家和市场一种什么样的指引就成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如果按照实际情况把大奖给了特定企业,好坏不分的双刃效果就会出现.因此大家都非常小心翼翼,几乎用了大约1年半的时间来来统一大家的认识,才把首届评比的机种确定下来.
而且从首次大奖评比开始,评委间对器材的看法分歧非常大,常常僵持不下的现象一直延续到现在.
从67种机器中当时投票选出了FA和OM4,而且投票中OM4比FA还多一票.但由于2种照相机的投票都没有过半,又不可能出现第二名也入选.只好进行第二次投票,此次投票中FA获得了过半数的21票.因为OM4虽然和FA采用的是相同的多区曝光系统,但最终选择FA是因为OM4采用的是点测式多区曝光,其算法过于独特.尽管OM4也是一台非常优秀的好机器,但由于算法的问题被淘汰出局,与首届大奖擦肩而过实在是遗憾.
在今天我们看这些资料可能有些过时,但这其中很多器材当年又何尝不是我们的梦中情人?借此机会,回忆一下当年我们在柜台前面对心仪的器材流口水的情景不也是一种享受吗?
(待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