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科 / 摄影
东北风,流西水,西北风,流东水,有去无回……
几个世纪前就开始传唱的歌谣,早已经随时间远去。渐渐地,它们都会淡出人们记忆,被时间风云一一抹去。但是,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被抹去的。
“鬼门关”、“死人角”、“大陆之南”、“海角之尾”……
特殊名字背后,深藏着特殊岁月。
这个故事,就从大陆最南端最深的那道伤痕说起吧。
翁晓明 / 摄影
黄金海道
▲
2000多年前的那个早上,日头缓缓升起,海风徐徐吹来,刚从海里捕上来的三目蟹,还在挣扎着,田里的菠萝和香蕉都成熟了,香味飘得很远很远,孩子们在红土地上快乐的奔跑着……
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非常寻常的一天。
作为西汉王朝的疆土之角,徐闻,这个三面环海的边陲港口,并不被多少人所知道,就算有人知道,也会在繁杂事务中逐渐被遗忘。
但是这一天,又是非常不寻常的一天。
一个月前从长安城发出的那道诏令,带着汉武帝刘彻的雄心壮志,快马加鞭,日夜兼程,现在到达了目的地——徐闻。
一支早已准备就绪的船队,终于迎来了他们的使命:远洋世界。
这是极其模糊又非常宏伟的使命,水手勇士们即将要面对的是:未知的海域,未知的远方,未知的旅程,未知的归期。
但这又有什么好担忧的呢?水手的征途永远是浩瀚大海,勇士的战场永远是未知异域。
从王朝大陆最南端徐闻港出发的船队,满载着丝绸和黄金,也满载着汉武帝心中的蓝图和西汉王朝的希望,经过日南郡(今越南)沿海岸线西行,到达黄支国(今印度境内)、已不程国(今斯里兰卡),随船带去的丝绸和黄金等物,通过印度转销到中亚、西亚、和地中海各国。
这是关于“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记载。
载自《汉书·地理志》。
2009年,在徐闻县城西南五里乡二桥村发现“万岁瓦当”。“万岁瓦当”为非皇家建筑不能擅用之物,由此可知,汉时派驻徐闻官员级别之高。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始发港之一的徐闻,逐渐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为这条南海上的黄金海路,赋予了更加重要的意义。
但是同时,这也是一条“死亡之路”。潮汐变化无常,暗礁散布奇诡,常有来往船只触礁破沉。狂风恶浪一起,船只就瞬间倾覆,那些满怀希望的人们,那些通往各国的货物,就此长眠海底。
东北风,流西水,西北风,流东水,有去无回!
古老歌谣提醒我们:越是风平浪静,越是暗潮汹涌。
陈北跑 / 摄影
风雨飘摇
▲
时间从不为谁而停留。
辉煌的大汉王朝,随着外戚专政走向灭亡。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名士风流的魏晋南北朝,在分分合合中灰飞烟灭。隋唐,五代,元,明,清……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所有时代,所有人,都是沧海之中的浪花一朵。
光绪十五年,时间走到1889,列强侵略者从海上汹汹而来。对徐闻港这块咽喉要塞,他们早已垂涎三尺。法国人,率先从这里登陆。
一年后,在徐闻角尾乡滘尾角上,万国公司兴建了一座导航灯塔。原塔为铁架结构,法、英、俄等帝国列强在此建宅屯府。
从此之后,一束灯光为来往船只指引了方向。
《徐闻县志》:
灯楼,县西南九十里,在角尾咀,光绪十五年法国殖民者建立。
夜间虽大风雨,灯火常明,轮船来往看之定方向。
然而,当法国人在塔上亮起水银灯时,他们的侵略之旅也开始了。
海上“死人角”的悲剧不再,陆上的掠夺厮杀才刚刚开始。积贫积弱的清政府,轻易就把这片海域送给法国人,灯楼角下的沙滩留下了无数先民的斑斑血迹和泪痕。
四十多年之后,法国人走了,战乱却未停止。
七七事变,日本鬼子全面侵华。次年,战火蔓延至大陆南端。为避免日军利用灯塔登陆,国民政府下令:炸毁灯塔!
住在灯塔营房的一对法国夫妇,死活不肯离开,因为他们十三岁的女儿在一次游泳中溺水身亡,长眠在这片海底。他们要守在女儿故去的海滩,等女儿回来。
在战争面前,人们悲伤显得那些渺小而苍白。
轰轰轰……
随着一声爆响,家园瞬间化为乌有,思念也失去了落脚地。离开故土的人们,从此走到哪里都是无根的人。
消失,会是另一种开始吗?
极点之光
▲
摧毁,重建;重建,摧毁……
无数次轮回之后,灯塔终于迎来了真正的解脱:1950年3月5日,解放军从这里出发,乘13艘大型木帆船,渡过琼州海峡,结束了近百年来的沧桑战乱。
当南海上的第一道曙光到来时,灯塔也迎来的自己生命中的新旅程。
1953年,灯塔重建,水泥墩铁架,高15米,射程12海里。
1979年,灯塔改建,石砖水泥结构,为圆形塔。
1994年,广东省海事局在原地建起一座新灯塔,十层36米高,六角形。
有些建筑因为设计之美被人记住,有些建筑因为功能之特殊被人记住。而有些建筑,因为所处位置被人记住,这样的建筑常常被称为“标志”。
灯楼角:北纬20°13’ 东经109°55’。
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标志。
海南岛和北部湾区最重要的国际航标。
2004年,一位年轻的法国人,骑自行车来到徐闻灯楼角,长途跋涉后的他,似乎回到了自己的家。他站在海边,一直呆到天黑才离去。“会说一点中文”,“也许是那对法国夫妇的后裔”……
时间如流沙,风云变幻无穷。关于爱,关于恨,关于战争,关于未来,海风吹过,都是风中之沙。
极点之光,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
照亮每一个黑夜,温暖每一道人心。
吴郁 / 摄影
风从何来
▲
历史终究走向时间的深处,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时代在变,灯塔在变,灯塔下的家园也在变。
许多人追寻着一股风,来到大陆的最南端,住下了,创造了多彩的岁月。千万年过去,那片海仍日夜奔流不息,听海的,总是新人。
灯楼角脚下的沙区,古称“关滘尾”,蕴意为两水分合处。
合水线,琼州海峡与北部湾水汇合之处。由于两边的水温度和水色不一,自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雾气重重的早晨,踩着“V”形沙滩,一直走向大海深处,置身于一片白茫茫,恍若世界之尽头。
两股海流的交汇,给这片海区带来大量的有机物和营养盐,形成海洋生物自然繁殖区,是多种鱼、虾、蟹、贝类等生物生存的场所。自古以来,在灯楼角区的海底深处,盛产珊瑚、海铁树、玳瑁、珍珠贝等绝世特产
被誉为海洋绝品。
灯楼角海区的珊瑚礁,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绵27公里,面积达3300多公顷,为中国大陆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珊瑚礁群。
千百年前,灯楼角的先民们就凭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利用海珊瑚营造自己的家园,创造自己的生存空间。这种用珊瑚石做墙体建造的房屋,应该是全世界都独一无二的建筑类型。
一座座珊瑚石砌成的房子,每当海风吹过,就会响起美妙的声音,如同吟诗一般,让人陶醉。
有心的人,从海边捡回一些珊瑚,装饰成美丽而特别的“盆景”,也甚至别致。这种自己亲手制作的“珊瑚花”,曾经在深海之底生活了千万年,经历了漫长时光的洗礼和考验,终于来到陆上与有缘人相遇,真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好。
在大陆最南端海边,用珊瑚石砌成的民宿。
连君/ 设计 摄影
近些年,徐闻县以灯楼角为中心,打造南极村景区,在国家倡导新的一带一路之际,徐闻又重新回到了全世界的视线之中。
著名空间设计师、乡村旅游设计师连君在南极村设计打造了几间特色民宿之后,深深爱上了这片神奇的海域。2017年,他在灯楼角旁边的南极村,筑起了一座文化灯塔,名曰:灯塔图书馆。希望借此带动乡村文化发展,为孩子们提供阅读的窗口。
希望文艺之光点亮中国大陆最南端,灯塔图书馆点亮乡村孩子的人生。
合水线,一边是琼州海峡一边是北部湾
米德实 / 摄影
灯楼角海域生长着连绵20多公里的珊瑚群
陈北跑 / 摄影
灯楼角景区已经成为过内外游客最喜欢的目的地之一
张再漾 / 摄影
坐牛车到海里观看珊瑚礁群是灯楼角景区的特色之一
张再漾 / 摄影
为乡村孩子点亮人生之路的灯塔图书馆
黎阳明 / 摄影
著名诗人黄礼孩向灯塔图书馆主人连君赠送书籍
黎阳明 / 摄影
在大陆最南端海边奔跑的艺术家。
江梦宇 / 摄影
本期作者
陈培锋,徐闻外罗人,中国客家文学院签约作家,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出版《每一朵浪花都历经沧桑》,在豆瓣阅读、片刻等平台开设专栏,曾从事媒体传播、影视编导、品牌营销、文化策划等工作。个人微信公众号:陈培锋和他的朋友们(ID:chenpeifeng1982)。
遇见徐闻
登云塔下,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乡下五月:青禾长成碧浪,心里如诗如画
德新路:每一朵紫薇都开出爱情的模样
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报名:https://url.cn/48Y0lS7
广告位招商微信:420247335
徐闻君特选
戳下方标题
2017徐闻菠萝文化旅游节
徐闻航拍| 我在徐闻等你| HI!这里是徐闻
徐闻人叹市| 徐闻乡村式婚宴| 假如我在徐闻遇见你
徐闻:前世对不起你,今生加倍爱你
徐闻登云塔下,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徐闻珊瑚墙:美与忧伤| 中国大陆最南端一一徐闻
夏日徐闻晚霞星空之旅| 如果可以我们一起留在徐闻
如果在徐闻遇见你,我一定不会放过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