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一个鲜食枣产区的后起之秀。冬枣种植面积有三十多万亩,所需农资高达12亿元,据传言,由于上市时间早,暖棚冬枣最高能卖到150元每斤,冷棚一般不低于10元每斤,农户种植情绪高涨。
虽然大荔现在名声鹊起,但是大荔枣农也和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种植冬枣的农户面临同样的困惑:为什么越来越不懂土壤?为什么越来越不会种植?为什么化肥越用越多,但冬枣的产量和品质就没有明显改善?什么样的产品能改良土壤问题?什么样的种植技术能让冬枣落果少,上色早,提前上市,卖高价呢?
很明显,中国农业已经从丰产农业向丰收农业过渡,农户对农产品的要求已经从量的需求慢慢转向质的需求。
当前,如何提高农民种植效益成为社会的热点。如何实现农产品上行?如何缓解农产品销售难,卖价低的问题?一场打通种植业上下游产业链,优化区域种植结构,提高区域种植效益的产业革命即将打响。
(高产营养解决方案发布,赢得了大荔农户的热烈关注)
大荔冬枣12亿农资需求谁来满足
大荔县是我国冬枣的优质产区,其对农资的需求也是惊人的,仅冬枣产业就有12亿农资的吞吐量!
当地人舍得投入,对新事物接受能力比较强。大荔县的冬枣种植分为暖棚、冷棚和无棚三种,大荔冬枣上市的时间早,而且可以实现错峰上市,所以大荔冬枣产业比较兴旺,枣农也舍得投入。
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施肥指导及行之有效的营养解决方案,只靠过量施用化肥从而导致土地越喂越馋,土壤地力不断减弱,土壤板结、盐渍化问题频发,农民连年增产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
谁能给农民带来增产增收,谁能让农产品提质增效,谁就能把握这个市场。但是增产增收,提质增效不是某一个产品所能达到的,它需要一整套的作物高产营养解决方案。
高产营养解决方案顺势而来
农资行业竞争已从单一业务向产业生态价值链竞争转变,金正大集团副总裁罗文胜认为,农资行业发展的趋势决定了单纯的、低端的竞争将成为历史。从单纯的量的竞争转向质的竞争,从单纯的产品竞争转向以解决方案为主的综合竞争,一站式解决方案成为发展趋势。
金正大集团作为全程营养解决方案的引领者和推动者,以“成为世界领先的植物营养专家和种植业解决方案供应商”为企业发展愿景。金正大集团通过技术超常规投入,已经建立了业内最多的国家级研发平台,掌握了各类新型肥料技术,肥料增效技术,土壤改良修复技术,及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出了缓控释肥、水溶肥、液体肥、叶面肥、生物肥以及黄腐酸、聚天冬氨酸、氨基酸以及氮磷增效剂等作物生长所需的全系产品,具备肥料领域全品类矩阵。
(金正大集团总裁助理兼陕西公司总经理张祥)
那么,作物营养方案就是简单的产品组合吗?金正大集团总裁助理兼陕西公司总经理张祥表示,金正大的高产营养解决方案不是简单的产品组合,是依据测土配方科学搭配,以作物营养需求规律以及当地情况制定,并通过大量的(500名研发团队)实验、(100多个经济作物研究所)论证、(重点作物区重点作物示范户)示范,使方案更合理,更高效,让农民投入更少,收入更多。
作物营养解决方案峥嵘初显
作物营养解决方案自然是一个很优质的模式,也代表着未来。但是,目前在市场表现如何?是否被农户接受?
大荔县冯村镇冯村第三组村民刘铁锁告诉记者,他2015年试用过套餐肥,价格比平常每亩少投入300元,但是让他增产了20%。“质量提高了,树势好了,优果率提高了,自然就增收了。金正大除了提供用肥套餐,还提供技术指导,解决了我技术缺乏的困扰。今年又是果树大年,我肯定是要用高产营养解决方案的。”
种植户李强看重的是高产营养解决方案的省心。“我种冬枣20年了,第一次听说营养解决方案,方案关注土壤,缺啥补啥,关注枣子不同时期的养分需求,有这方案,太省心了。”
(大荔县安仁镇小苟村枣农王会军)
(金正大冬枣高产营养解决方案部分产品展示)
安仁镇小苟村枣农王会军和金正大的渊源也很深,2014年就与金正大农科院枣研究所的专家联合,一同开展了冬枣全程营养解决方案的定位试验。2016年,王会军的冬枣大棚里喜报频传。经取样实测,使用冬枣全程营养解决方案的示范田里,冬枣品质、产量双提升。经王会军粗算,示范田每亩增产256公斤,按照市场平均收购价,每亩可增加收入3825元。示范田里的他笑容满面,成了高产营养解决方案的拥趸。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文海教授)
对于作物的高产营养方案,专注于研究冬枣技术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高文海教授认为,有了新技术新方案,大荔冬枣的品质和产量才可能会有新提高,冬枣种植户才能收获更大的收益。
据介绍,为了配合营养解决方案的发布,金正大还专门成立以技术为核心的三人农化小组,他们长期扎根一线,切实解决种植户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农户种植技术和水平。金正大还将在全国优选100个重点经济作物县,展开声势浩大的地推行动,推进作物营养解决方案的普及应用。一方面指导农民以营养方案种植高效农产品,另一方面通过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大联合、大协作,将种植户与外部销售渠道之间架起直供渠道,有效推动优质农产品上行,解决农民难卖、卖低价的现实问题。
(作者:《农资与市场》杂志社赵丹,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