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的气候夏天雨水多吗?
我是土生土长的天水人,在这里生活了二三十年了,像我们甘肃天水,夏天的雨水特别少,秋天雨水相比较是多的,一般是立秋之后,雨水会慢慢的多起来。在夏天的时候,偶尔会下大暴雨,会有山洪的爆发。
- **半湿润气候**:天水市的年降水量在500-600mm之间,这种降水量在气候分类中属于半湿润气候,既不像干旱地区那样雨水稀少,也不像湿润地区那样雨量充沛,这种降水量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适度的水分条件。
天水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的变化幅度较大。具体来说,天水市的最热月是7月,平均气温为28℃,最冷月是1月,平均气温为-0℃。年降水量较为适中,约在600mm左右。春季升温快,秋季多连阴雨,气候温和,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
天水市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城区及其周边地区呈现温带半湿润气候特征。苏城—立远一线以南地区则属于北亚热带气候。该市年平均气温约为11摄氏度,无霜期长达185天。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达到28摄氏度;最冷的正月,平均气温下降至-0摄氏度。从九月到十一月,是天水市旅游的最佳季节。
天水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城区附近属于温带半湿润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对于大部分常见的植物,都比较适合在天水栽种。
7月24日经过天水的K173有没有收到暴雨的影响停运,知道的麻烦说一下...
1、根据“兰州铁路”新浪微博的消息,K173次列车不属于停运和绕行的列车。该列车应该不会受到暴雨影响造成停运。
甘肃天水灾情
1、在顺治十一年的七月二十一日,甘肃省天水市历史上曾发生一场规模惊人的地震,即天水地震。这场地震的震中位于33°N,105°E,其震级达到了里氏8级,烈度达到了Ⅸ度的极高水平。
2、暴雨引发的洪水致使秦安县陇城镇全膜洋芋、五营乡蔬菜大棚受损严重;莲花镇玉米、洋芋等农作物大面积受灾,受灾总面积达2442亩。灾情发生后,天水市委书记张景辉、市长李文卿、市委副书记张应华带领民政、国土、安监等部门负责人第一时间赶往灾区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3、顺治年间天水地震(Tianshui earthquake)于1654年7月21日在甘肃省天水市发震。震中地理坐标:33°N,105°E。震级:里氏8级,烈度:Ⅸ度。灾情:倾倒城垣、楼垛、堤坝、庐舍,压死兵民31000余人。 清顺治十一年六月(1654年7月21日),秦州(即天水)发生地震。
在天水地区流传的民间故事
这里讲的,不是我们已经熟知的,女娲造人和女娲补天的传说,而是流传在天水的,关于伏羲和女娲兄妹的故事。 相传在远古时代,人们不是很恭敬天神,这让天神非常生气,决定要整治一下人类。他们先派雷公来给人类一个下马威。
在农历正月初九这一天,被民间尊称为天爷的生日,这一天在天水地区特别受到人们的庆祝。这一天被认为是玉皇大帝,即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的诞辰。在道教信仰中,玉皇被视作至高无上的天神,他的故事富有传奇色彩。
甘肃秦安羊皮鼓祭礼舞蹈的遗存 鼓与中国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一部中华文明史几乎是伴随着隆隆的鼓声而走过的。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的西北地区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对于鼓的运用不仅表现出偏爱对于鼓具和鼓舞的创造更表现出特有的灵性。
年6月在北京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甘肃卷》中,收录了三篇流传在甘肃张家川县、天水市和徽县的有关伏羲、女娲兄妹洪水后婚配的神话。“这当然只是甘肃境内流传的该类神话的一小部分,但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柯杨认为。张家川篇:上古时发生了一场大洪水。
“娲皇故里”使人们对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的美誉。秦安县陇城镇位于甘肃省秦安县城东45公里的清水河(古名略阳川水)流域,地域开阔,气候宜人,有源自陇山的略阳川水经略阳城(古名龙城)、略阳道古城北,东向西流,相传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就诞生在这里。
兰州碑林所在的天水地区,历来被视为伏羲文化的发源地,流传着丰富的民间传说。据传,伏羲曾在这里创造了书契,以取代原始的结绳记事方式,这一创新标志着该地区人类最早运用符号来记录生活的智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