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念经歇后语的答案
这句歇后语是:唐僧念经 ——一本正经 释义: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
唐僧念经 的歇后语是:一本正(真)经 歇后语相关知识: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老虎拉车--谁敢。精装茅台--好久。(酒)孔夫子的弟子---闲(贤人。唐镇念经--一本正(真)经。
一本正经: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出处:《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例句:他平时总是不苟言笑、一本正经的样子。
其他类似问题 2013-08-13 字谜50个,谐音的古诗、歇后语、对联20个,笑话10个。还有... 5 2009-11-26 汉字的谐音笑话、歇后语 740 2010-11-21 关于汉字谐音的笑话 34965 2013-11-01 关于汉字的字谜、歇后语谐音、笑话。不得少于5个 19 2009-12-12 关于谐音的笑话、歇后语。
唐僧第一次念经是为什么,结果是什么?
唐僧第一次念经是因为他在取经路上遇到了妖怪,为了保护自己和徒弟们,他决定念诵经文来祈求佛祖保佑。唐僧在取经路上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妖怪和困难,这些妖怪往往都是想要吃掉唐僧或者抢夺他的经书。
第一次念经应该是小时候刚跟师父学经文 结果肯定很好 不然也不会成为高僧 唐僧也就是玄奘法师(602年~664年),本名陈祎(yī),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市)人,其先颍川人。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第一次念经应该是小时候刚跟师父学经文 第二次应该就是第二天念的吧 结果肯定很好 不然也不会成为高僧 唐僧也就是玄奘法师(602年~664年),本名陈祎(yī),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市)人,其先颍川人。
唐僧第一次传经之后,菩萨向如来汇报说:“弟子当年领金旨向东土寻取经之人,今已成功,共计得一十四年,乃五千零四十日,还少八日,不合藏数。望我世尊,早赐圣僧回东转西,须在八日之内,庶完藏数,准弟子缴还金旨。
请问“西游记”里的唐僧“念经”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孙悟空头会那么痛...
1、希望对你有帮助:忏悔偈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2、紧箍咒是观音菩萨赐予唐僧,用以驾驭孙悟空的法宝。每当唐僧吟诵此咒,孙悟空便会头痛欲裂,法力暂时丧失。 当六耳猕猴出现时,唐僧试图通过念咒语来区分二者,却惊奇地发现六耳猕猴同样会因咒语而头痛。
3、西游记里玄奘出世的主要内容是:小姐在衙思念婆婆、丈夫,在花亭上感叹,忽然身体困倦,腹内疼痛,晕闷在地,不觉生下一子。耳边有人嘱曰:“满堂娇,听吾叮嘱。吾乃南极星君,奉观音菩萨法旨,特送此子与你,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
4、主要内容:唐僧从五行山下救出了孙悟空,二人饥餐渴饮,一起去西天取经。可是后来,唐僧看见悟空杀性太重,就埋怨了他几句。悟空一生气,就走了。等悟空回心转意,回来的时候,偶然戴上了观音菩萨的紧箍。从此唐僧一念咒,悟空就头疼,悟空再也不敢随便伤人了。
5、紧箍咒。紧箍咒(发音jǐn gū zhòu),最早出现于中国四大文学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用来制服孙悟空的咒语,能使孙悟空头上的紧箍收缩,头痛欲裂。后用来比喻束缚人的东西。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回:“如来又取出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
6、唐僧念动咒语,紧箍咒的力量逐渐加剧,使孙悟空痛苦不堪。1 最终,孙悟空屈服于唐僧前,誓言忠诚,保证不再有二心,坚定地保护师傅西行。1 《西游记》第十四回中的人生哲理表明,个人的能力可能源于自身,但权力却来自他人的赋予。
有哪些带有谐音的歇后语
1、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吃饺子不吃馅——调皮。(挑皮)。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
2、一个人拿着两个草帽,另一个人问:“里面有啥?”他“一只草和一只草。”(答案:一只草,一只草) 一个人拿着两个西瓜,另一个人问:“里面有啥?”他“没有一样的。
3、谐音歇后语是指具有一语双关作用的歇后语,通常以某事某物比喻人的。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带有谐音的歇后语50条,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吃饺子不吃馅——调皮。
4、有谐音的歇后语有如下: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吃饺子不吃馅——调皮。(挑皮)。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5、大水淹了龙王庙——不认自家人 11木匠带枷——自作自受 11半夜三更放大炮——一鸣惊人 1飞机上点灯——高明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牛)角抹油——又尖又滑。老(虎)嘴里拔牙——冒险。 (兔)子尾巴——长不了。(龙)王跳海——回老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