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有什么品质
孙权的性格特点是礼贤下士、谋略过人、略有傲气、有少年心性、非常能隐忍等。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在位期间,曾发动了两次合肥之战,在刚接手江东的时候,他就开了招贤馆,广纳天下名士,这使得当时东吴聚集了不少能人异士,为后来三国鼎立打下了基础。
孙权的人性观
孙权的性格特点:头脑冷静、深谋远虑而又雄心勃勃。
孙权是拒操的决策人物。周瑜称他为“神武之才”,曹操也有过“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叹。但为什么当曹操“旌麾南指”时,是“迎”是“拒”,孙权却“犹豫”而“不断”呢?
这是因为:曹操带兵几十万,破荆州,下江陵,所向披靡,势如破竹。这一严重形势,作为东吴首领孙权,是必须慎重思虑,不能掉以轻心的。每遇大事,先慎重考虑,再作出决策,这才是主帅的严谨风度。孙权正是这样。张昭等投降派提出了“三虑”,孙权不能不深思熟虑,仔细掂量。孙权察觉到张昭等人的言论是错误的,但又没有立即吐露出半点声色。这就表明孙权是一个头脑非常冷静,遇事从容、镇定,深思熟虑的“雄才”。
孙权的人物形象
1、礼贤下士:刚刚接手江东的时候,听从大哥遗言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开了招贤馆,广纳天下名士。
2、深藏不露:关于赤壁之战,孙权其实是主战的,因为以他的性格刚毅,他是不可能投降的,父亲大哥用性命换回的城池他是不会想让的,但是在开会的时候,文官主降,武官主战,他一直都没表态,不露声色,知道周瑜回来解了他的疑惑,这才宣布开战。
3、审时度势:孙权在刘备占了荆州之后,完全可以趁他脚跟未稳用得胜之师大举进攻,但是考虑到曹操的因素,还是顾全大局和刘备联盟(其实都快气死了),后来关羽打曹操的时候是偷袭的好时机,孙权也是先想到的是接亲求和,然后被关于拒绝,所以才偷袭的荆州。
4、略有自负(年轻人的通病):赤壁之后,孙权兵分两路,一是周瑜取荆州,二是自己带领取合肥一代,自己就久攻不下,调周瑜兵马来帮忙,结果程普带兵到了,孙权确说:不用新兵,看我带自己的士兵先打一仗,现实实力,结果小命差点丢了。
孙权劝学中,孙权,鲁肃,吕蒙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孙权劝学
性格特点
1.孙权:关心部下,足智多谋,善劝,对部下有严格要求的人。
2.吕蒙:知错就改,勤奋聪明,善学,豪爽。
3.鲁肃:直白,爱才,敬才,实在。
扩展资料
《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该文既记叙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无论一个人先天天赋多好,如果后天不学习依然不行,相反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能力,并以此告诉人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三国演义里孙权的性格特点
三国演义孙权的性格特点:头脑冷静、深谋远虑而又雄心勃勃。
孙权是拒操的决策人物。周瑜称他为“神武之才”,曹操也有过“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叹。但为什么当曹操“旌麾南指”时,是“迎”是“拒”,孙权却“犹豫”而“不断”呢?
这是因为:曹操带兵几十万,破荆州,下江陵,所向披靡,势如破竹。这一严重形势,作为东吴首领孙权,是必须慎重思虑,不能掉以轻心的。每遇大事,先慎重考虑,再作出决策,这才是主帅的严谨风度。孙权正是这样。张昭等投降派提出了“三虑”,孙权不能不深思熟虑,仔细掂量。孙权察觉到张昭等人的言论是错误的,但又没有立即吐露出半点声色。这就表明孙权是一个头脑非常冷静,遇事从容、镇定,深思熟虑的“雄才”。
拒曹,本是孙权原有的想法。他派鲁肃去联合刘备,就是为了“共治曹操”,但由于张昭引出“三虑”,因而思谋未决。他仔细听了诸葛亮、鲁肃、周瑜关于敌我双方力量强弱的具体分析,权衡“拒”、“迎”的得失之后,毅然决断“当击”;而且“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他的语言,他的态度,他的感情,何等坚决!
《三国演义》中孙权的性格特点有哪些
曹操曾说过:生子当为孙仲谋。可见对孙权的评价,孙权是三国吴帝国的创建者,孙坚次子。十四岁便随兄长孙策征战沙场,孙策死后,孙权掌管江东,赤壁一战后,与曹操、刘备成三国鼎立之势。此人确实英武果断,审时度势,深谋远虑。当然,此人缺乏一些争霸之野心,所以三国中吴国说是一个国家不如说是一个江南大财阀,三国中,好比曹操是老大,孙权是老二,刘备老三,和二人之力扳倒老大,然后再吃掉老三,孙权是最具备大一统的优势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