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是盛唐的人吗
不是啊,王勃大约活在650-670年的样子,那时候是初唐,他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为初唐四杰,盛唐是玄宗时候开始算的,也就是大约710年的样子。
初唐四杰的贡献
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他们初步摆脱了齐梁诗风的影响,扩大题材内容,促使诗歌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滕王阁》;杨炯的《从军行》;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在狱咏蝉》等代表作,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诗风有所革新,为盛唐诗歌百花争艳局面的出现创造了良好的予备氛围和条件,他们是盛唐诗歌的前驱。
唐朝中期是盛唐吗
唐朝时间段可以根据唐诗的风格来参考。唐诗一般分为初、盛、中、晚四期。
(一)初唐(618—713)
前五十年是南朝形式主义
文学
的延续,后五十年,四杰突破了宫体诗的题材,沈宋确立了律诗的形式,陈子昂提倡建安风骨,痛斥齐梁诗风,为唐诗开辟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二)盛唐(713—766)
诗歌繁荣的顶峰,大诗人涌现,风格纷呈,题材广泛,以李白为伟大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是盛唐诗歌的主流。政治诗和边塞诗集中体现了唐的风格,杜甫带着盛唐诗歌的伟大气魄,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战乱后的现实,为中唐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三)中唐(766—836)
诗歌数量、流派最多、严峻、冷酷的现实使诗歌的主流转向现实主义,以白居易为代表的新乐府运动贯穿整个中唐。
(四)晚唐(836—907)
现实主义诗歌继续发展,皮日休等人继承新乐府运动的传统,但在艺术上缺乏创造性,李商隐等人的诗里充满迟暮黄昏的梦幻情调,爱情主题十分流利,通过温庭筠、韦庄的奠基、词的形式在五代得到迅速发展
盛唐有哪三种诗人群体
一、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所以也叫王孟诗派,其诗作以描写秀丽山水各恬静田园风光,表达自己淡泊闲适的生活情趣为主,风格清新舒雅,写景状物工细传神,形式上大力写作五言律诗和绝句。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的韦应物、柳宗元等.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二、边塞诗派
中国唐代诗歌流派。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诗人除高适、岑参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三、浪漫诗派
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初唐四杰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初唐四杰”均出身名门,但都家道中落,从贵族滑落到庶族,因此他们迫切想改变现状,迫切需要走上政治舞台建功立业。因此,他们的诗多高亢昂扬的歌唱,他们的青春与初唐上升的国势交织在一起。
王勃十五岁就上写了《上刘右相书》,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自己由布衣而直取卿相的宏图之志;
杨炯则说“丈夫皆有志,会建立功勋”,渴望自己与大唐风云际会建功立业;
卢照邻则借写一匹战马,写出了自己的雄心壮志:“从来共呜咽,皆是为勤王”;
骆宾王更是具有革命斗志,他不仅写出了名闻天下的讨武则天的战斗檄文,更是直截了当地写了《在军登城楼》: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他们青春昂扬无所顾忌;他们渴望成功迎接新世界,他们当然也有失意,但即使在失意之中,感情的基调也是热烈、直率的,与六朝萎靡不振的软绵绵、色迷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幸的是,王杨卢骆的一生基本上都是悲剧。
王勃27岁溺水而死,此后王族被灭;
杨勇高才卓越,但只做了县令四十多岁抑郁而终;
卢照邻一生坎坷,爱情事业双失败,更是染上重疾,绝望的他给自己起了一个“幽忧子”的号,写完了绝命文投水而死;
骆宾王因参加徐敬业反对武则天的起义失败后被杀,或者不知所踪浪迹天涯。
初唐繁花似锦的春天里,初唐四杰遇上了倒春寒,天才的他们,在向理想狂飙突进的道路上遭遇了巨大的挫折,他们遇到了知识分子最普遍的难题——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因此他们在高歌壮丽时代理想的同时,诗中又有悲凉悲壮无可奈何的焦虑与彷徨。
正因为初唐四杰的诗歌带有明显的个人的印记,浸透着各人不同的悲欢离合,才让红粉暧昧的齐梁诗风、大拍马屁的应制诗失去了市场,代之以活泼的青春的蓬勃的真实的个人的诗歌。
他们有激昂有慷慨;他们有悲凉有彷徨。但他们的诗中始终有一种感奋人心的东西,这种东西叫做“风骨”。而“风骨”恰恰是盛唐诗歌的重要特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初唐四杰是初唐诗坛的革新者,又是盛唐诗风的开拓者,这四个天才的诗人,他们光辉的名字,将被刻在通向盛唐的路标上。
初唐四杰异同及其地位简述
答:相同点:“初唐四杰”是指我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他们都是初唐中后期很有才华的诗文作家,四人才名早享,在青少年时代就获得“四杰”的美誉。他们都是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的诗人,他们在初唐诗坛的地位很重要,上承梁陈,下启沈宋,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
后人所说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从他们才开始定型。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持(杨炯《王勃集序》)。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
不同点: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此外个人经历也不同,所留诗歌数目也不同。
地位:“四杰”拔起于初唐,他们自觉地批判齐梁文风,反对华而不实的绮靡文风,抒发真情实感,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同时,他们又以大量的杰作,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把七言古诗推向了成熟阶段,为盛唐之音的到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