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贡拔贡什么意思
拔贡:科举制度中选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清制,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七年改为十二年一次。由各省学政选拔文行兼优的生员,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简称拔贡。
岁贡:科举时代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明清两代,每年或两三年从府、州、县学中选送廪生升入国子监肄业,故称。
禀生拔贡的意思
古时秀才分为三等,成绩最好的称为"禀生",由国家按月发给粮食。
晚清拔贡来历
所谓的“拔贡”就是各省的学政,将一些人品、才学优秀的生员升入国子监,但要求很高,十二年才选拔一次。
清代的文官向来注重科甲,虽然拨贡也被列入正途,但与举人、进士比起来,显然又要差了一个档次。
刘韵珂天生就是一个不服输的人,进入国子监后勤奋刻苦,终于在考试中被列为一等。按朝廷管理,一等者可以授予小京官或是外放知县。
清朝末年的拔贡是什么意思
楼主专问清朝末年的拔贡。清末,1902年废除八股文,继而又在1906年彻底废除科举制度。但此时仍有大批原本依靠科举制度生存的读书人。为了给予出路,在科举停止后,仍对生员进行优贡、拔贡。文行兼优的生员,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简称拔贡。入选者一等任七品京官,二等任知县,三等任教职;更下者罢归,谓之废贡。
什么叫贡院贡生分拔贡,恩贡,岁贡,例贡各是什么意思
贡院是原来会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各地举人来此应试,好象向皇帝贡奉名产,故名贡院。
拔贡:科举制度中选拔贡入国子监的生员的一种。清制,初定六年一次,乾隆七年改为每十二年一次,由各省学政选拔文行兼优的生员,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简称拔贡。
恩贡:明清科举制度规定,每年由府、州、县选送廪生入京都国子监肄业,称为岁贡。凡遇皇帝登极或其他庆典而颁布恩诏之年,除岁贡外再加选一次,称为“恩贡”。
岁贡:古代诸侯郡国定期向朝廷推荐人才的制度。
例贡:清代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因为不由考选而由生员援例捐纳,故称例贡。
明朝拔贡是什么意思
明代有四种贡生,即“岁贡”,由府、州、县学每年或每二年选送1~2名;“选贡”,由府、州、县学每3年或5年选拔1名;“恩贡”,由朝廷特开恩典而选入;“纳贡”,由富家交纳一定资财而选人。
至于你说的拔贡那是清朝的事了,清朝的拔贡是从各直省科试的一、二等生员中选拔,所以叫拔贡。雍正时每6年选拔一次,乾隆七年改为每12年选拔一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