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治的特色历史文化
长治的历史文化那是源远流长。长治是我国神话的故乡,神话故事中的女娲补天传说,精卫填海,就是发生在长治市的长子县境内,还有后羿射日神话传说也是发生在长治的。长治是一块风水宝地,民间传统文化丰富,有上党梆子,长子鼓书,民间的闹故事等很有传统色彩。
长治的民俗特点有哪些
潞安大鼓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
上党剪纸
上党剪纸历史悠久,土生土长,像原野的花,散发着浓厚的芳香,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瑰宝之一。我国的剪纸究竟产生于何代,历史上没有记载。
棉上酥饼制作技艺
棉上酥饼是上党名吃,流行于沁源县棉上村及其周边地区。旧时,沁源、介休一带的民众过寒食节都要做酥油饼用以祭祀晋国介子推,棉上地区的先人在芝麻粉、大饼基础上,用食油和面,烧饼炉烘烤,饼面上芝麻粉,焙成酥软、焦黄、香脆的“棉上大酥饼”。
独辕四景车赛会
独辕四景车赛会是山西平顺县的汉族民俗活动。作为该县东峪沟九天圣母庙一年一度的盛大庙会“大赛会”上的主要社火之一。四景车定型于明代,车高13米,通体用彩色丝绸扎制,由车棚、盆、车楼、桅杆组成,车前套有两头梢牛。
八义窑红绿彩瓷烧制技艺
八义红绿彩是磁州窑系继剔花、白底黑花等装饰技法之后,创新而成的一种瓷器装饰艺术,分布于长治县八义镇的八义、东山、南泉庄村一带。
沁源石雕
石雕刻是一门古老的造型艺术,它以造型手段、三维空间展示着迷人魅力,被誉为“凝固的音乐,立体的诗”。武家沟村位于晋东南地区西北部,属沁源县赤石桥乡。
长子炒饼制作技艺
长子炒饼是用面粉、肉丝、蒜苔、粉条加上鸡汤,配以各种佐料制成的上党传统小吃。当地民谚有云“上党炒饼在长子,长子炒饼在石哲,精工细作炉卜香,赛过宫廷八仙汤”。
辛寨陈醋酿造技艺
辛寨陈醋起源于北宋元丰年间,因村人李咏供奉家酿老醋受封“提牌官”而始名。李咏在酿醋中,吸取前辈经验,将酿醋实现了工艺化操作:六天倒四次缸,再经过转缸,自然挥发,最终十斤原醋只剩下不到三斤。这样酿出的醋色泽黑紫、体态清亮,闻之醇香扑鼻,具有辛、绵、酸、香、甜、鲜多重特性。
长治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山西长治的文化遗产有戏曲类有上党梆子,上党落子,上党八音会,长子鼓书,武乡秧歌,干板秧歌,潞安大鼓,屯留道情,武乡顶灯,手工艺的有黎城的刘氏老鼓,锦绣坊布老虎,叶雕,沁州三弦书等,有长治堆锦,布艺黎城的黎候虎全国文明。还有长治璐酒,
请长治说书人说一场要多少钱
一场千把块,好点的两三千。
不过一说就是三天呢长子鼓书大全
这个博客比较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46334601008q5f.html
http://140428199109254013.blog.163.com/blog/static/4348236720092111549605/
长子鼓书到目前,演出队约70多个,从业人员约1500多人。1984年曾于《山西日报》头版,登载“盛赞长子鼓书演出队”的通讯文章。80年代至今,已多次参加省、市曲艺调演、汇演并获大奖。如:《红炮手》,1974年参加原晋东南地区曲艺调演名列前茅;《三过漳河湾》,1976年被省电视台录像播放;创作曲目《智取北高庙》,1990年参加于长治举办的“全国曲艺大赛长治地区鼓曲、唱曲部分调演”获一等奖,并被省电视台录像播放;《虹石榴请公爹》,2002年参加长治市“开元之声”群众文艺汇演获优秀奖;《警民情》、《煤运盛开文艺花》等,分别参加了市级以上系统调演获大奖。其中,刘海燕曲艺队创作、演唱的《苦果》,2004年参加山西省“德艺双馨”曲艺大赛获铜奖。
长治优秀文化
襄垣鼓书通俗易懂,乡土气息浓郁襄垣鼓书,是一种山西省的传统戏曲剧种,又称鼓儿词、襄垣调。早期的演出是以矮木架支书鼓,演唱者操挎板、鼓箭击节,另一人操老胡或二胡伴奏。唱腔只有慢板、快板两种。2008年“襄垣鼓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上党落子曲调优美,内容丰富,既擅宣传会演,又擅抒情上党落子,山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流行在山西东南部的戏曲剧种。由于在发展过程中,不同的班社分别受到上党梆子和蒲州梆子的影响,上党落子形成南路、西路两个艺术流派。2008年6月7日,“上党落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长子鼓书可即兴就事表演,适合于农家喜庆、做寿、满月等吉祥娱乐活动长子鼓书,是山西省的汉族说唱艺术。长子鼓书是土生土长的地方主要曲种,流行于宋、元。清代只说不唱,在此基础上借鉴了当地柳树道情、山东铁板书、河南板儿书,及地方干板秧歌等音乐唱腔,始创了木板书,后又逐渐形成发展为长子鼓书。2011年5月23日,山西省长子县申报的“长子鼓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潞安大鼓曲调丰富,旋律优美,富于乡土气息潞安大鼓,是中国北方地区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省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武乡琴书历史悠久,以土制月琴为主伴奏武乡琴书,是一种传统说唱艺术,现流行于武乡、襄垣、榆社、左权等县,约有200年历史。其音乐唱腔中的起板是由方言语汇与柳调旋律构成的衬腔,乐句组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