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羞草为什么害羞的原因
1.空气湿度
含羞草原产于热带美洲,适合生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下。含羞草之所以会害羞,主要和空气湿度有关。当空气湿度高于70%时,它的叶子会紧闭起来;当空气湿度小于70%时,它的叶子又会迅速张开。
2.自我保护
当含羞草受到外界的干扰时,会产生一种自我保护意识,迅速将叶子紧闭起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触碰含羞草时它会害羞的重要原因。其实不仅我们触碰会发生反应,昆虫触碰也是一样的道理。
3.预测天气
含羞草的闭合与张开,主要是叶褥的膨胀压缩引起的,掌握含羞草的张开与闭合速度有助于我们了解天气情况。一般来讲,含羞草的叶子闭合速度快,张开速度慢的表明天气晴朗;如果是闭合速度慢,张开速度快则表明天气晴转阴或者是下雨。
为什么触碰含羞草时它会“低头下垂”
含羞草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但是不像一般草本植物那么柔弱。它的茎从基开始分枝,呈直立或倾斜的形态,高度在20至50公分左右,全体长着长软的毛和尖锐的刺。叶为掌状复叶,由四个羽片合成。每一羽片上都长着许多小叶片,跟一般的掌状复叶并不相同。在总叶柄的基部有膨大的构造,叫「叶枕」。在叶柄基部附近有托叶。
含羞草的花相当特殊。它开的紫红色或粉红色花球,实际上并不是一朵花,而是许多的小花所形成的花序。假如小心的把球上的每一个小单位分开,就可以看到每一个小单位都有四裂的花瓣、四根长长的雄蕊和一枚雌蕊,原来那一个个的小单位才是它的一朵花。
含羞草的花儿开过以后,大部分的花都会结成荚果,因此我们所看到含羞草果实也是密集成球状的。每一个荚果有三到四节,表面有毛。荚果成熟后,一节一节掉落,只留下节和节之间所形成的空架子,看来十分有趣。
如果你轻轻地触动它一下,它那片开放着的羽状复叶,立即闭合起来,紧接着整个叶子又垂了下去,显出“害羞”的样子,含羞草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为什么我们故意或不小心碰到含羞草,它就会「低头下垂」呢?
含羞草的这种叶片闭合和叶柄下垂的现象,并不是“害羞”,而是植物受刺激和震动后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在生物学上称为感性运动,是含羞草受到外界刺激后,细胞紧张改变的结果。
原来,含羞草的叶子和叶柄具有特殊的结构。在叶柄基部和复叶的小叶基部,都有一个比较膨大的部分,叫做叶枕。叶枕对刺激的反应最为敏感。一旦碰到叶子,刺激立即传到叶柄基部的叶枕,引起两个小叶片闭合起来,触动力大一些,不仅传到小叶的叶枕,而且很快传到叶柄基部的叶枕,整个叶柄就下垂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在叶枕的中心有一个大的维管束,维管束四周充满着具有许多细胞间隙的薄壁组织。当震动传到叶枕时,叶枕的上半部薄壁细胞里的细胞液,被排出到细胞间隙中,使叶枕上半部细胞的膨压降低,而下半部薄壁细胞间隙仍然保持原来的膨压,结果引起小叶片的直立而两个小叶片闭合起来,甚至于整个叶子垂下来。有人做过研究,含羞草在受到刺激后的0.08秒钟内,叶子就会闭合。受刺激后,传导的速度也是很快的,最高速度每秒钟达10厘米。刺激之后,稍过一段时间,一切又慢慢恢复正常,小叶又展开了,叶柄也竖立起来了。恢复的时间一般为5—10分钟。但是,如果我们继续逗弄,接连不断地刺激它的叶子,它就产生“厌烦”之感,不再发生任何反应。这是因为连续的刺激使得叶枕细胞内的细胞液流失了,不能及时得到补充的缘故。
含羞草的这种特殊的本领,是有它的一定历史根源的。它的老家在热带南美洲的巴西,那里常有大风大雨。每当第一滴雨打着叶子时,它立即叶片闭合,叶柄下垂,以躲避狂风暴雨对它的伤害。这是它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一种适应。另外,含羞草的运动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自卫方式,动物稍一碰它,它就合拢叶子,动物也就不敢再吃它了。
含羞草不是台湾原产的植物,它的老家远在南美洲。在十七世纪时由荷兰人引进台湾,目前在全省各地的空地、河床、荒废地、操场边等地方,都可以看到;中、南部尤其多。
为什么摸含羞草他却不害羞
含羞草不害羞可能是人为干扰次数过多,导致植株无法多次出现害羞反应,也可能是在养护的过程中为植株提供的水分不足,导致植株生长不良,还可能是在植株生长的过程中吸收的养分过多或者光照过强,而出现肥害、无法正常生长的现象。
含羞草为什么会害羞
在热带南美洲的巴西,那里常有大风大雨。每当第一滴雨打着叶子时,它立即叶片闭合,叶柄下垂,以躲避狂风暴雨对它的伤害。这是它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一种适应。
含羞草,豆科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由于叶子会对热和光产生反应,受到外力触碰会立即闭合,所以得名含羞草。
含羞草害羞机制最初是躲避什么
含羞草害羞机制最初是躲避狂风暴雨。
含羞草来自于南美洲地区,那里雨水充沛。为了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含羞草的叶子在感受到雨滴或强风时,会迅速关闭叶脉,避免被狂风暴雨冲刷,从而保护自己。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建议到知识分享平台查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