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真乐的出处
君子之乐来自于《孟子.尽心上》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认为做个帝王谈不上君子之乐,而父母兄弟健康,家人团团圆圆是第一乐。做人无愧于天地人民是第二乐。能将知识传授给人才是第三乐。有此三乐,此生足矣。
望天下皆君子。
古人常说的君子有三乐,是指哪三乐
三乐分别指的是: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扩展资料:
1、三乐出自《君子有三乐》,《君子有三乐》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
2、创作于战国时代。
3、原文: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译文:孟子说:“求索就能得到,放弃便会失去,这种求索有益于得到,因为所求的东西就在我自身。求索有一定的方法,能否得到却决定于天命,这种求索无益于得到,因为所求的东西是身外之物。”
君子三乐是哪三乐
君子有三乐:
父母健在,兄弟平安,没有怨恨,这是第一大快乐。
上不愧于天,下不愧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第三大快乐。
古代”三乐”指什么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
出处
《孟子·尽心上》
译文
孟子说:“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可是)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在,兄弟没有病患,这是第一件快乐的事情;仰头对天不觉得内疚,低头对人不觉得惭愧,这是第二件快乐的事;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并教育他们,这是第三件快乐的事。君子有三件快乐的事,而以德服天下不在其中。”
孟子三乐的启示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应引伸为工作快乐);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在孟子心目中,家庭和谐,心地坦然,工作愉快而乐,这三种快乐比当皇帝坐拥天下还要快乐。孟子用他的实际行动启示我们:一个人由衷的快乐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大众。“先天下之忧无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君子之乐的理解
君子有三乐,语出《孟子·尽心篇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父母健在,兄弟齐全,是天伦之乐;无愧于心,是个人之乐;集天下优秀人材加以培育,是作育英才之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