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的全部行星
太阳系一共有8颗行星,按离太阳距离由近到远可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四颗行星是岩质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而外四颗行星则是气态行星,称为“巨行星”,是由气体和冰组成的行星,其中木星和土星最为大型,被称为“气态巨星”,它们都拥有一圈明显的环,而天王星和海王星则是“冰巨星”,拥有许多卫星。
太阳系9大行星介绍
九大行星
在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召开之前的九颗行星的合称,在会议上经过投票表决,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至此太阳系只剩下八颗行星。九大行星的说法已经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八大行星。
八大行星是太阳系的内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从近到远,它们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它们按质量、大小、化学组成以及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等标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它们在公转时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的特征。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存在着数十万颗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行星,天文学把这个区域称为小行星带。除此以外,太阳系还包括许许多多的彗星和无以计数的天外来客——流星。
一般把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称为类地行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其主要由石质和铁质构成,半径和质量较小,但密度较高。把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称为类木行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其主要由氢、氦、冰、甲烷、氨等构成,石质和铁质只占极小的比例,它们的质量和半径均远大于地球,但密度却较低。
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自转周期为12小时到一天左右,但水星、金星自转周期很长,分别为58.65天、243天和6.387天,多数行星的自转方向和公转方向相同,但金星则相反。
除了水星和金星,其它行星都有卫星绕转,构成卫星系。
在太阳系中有几颗行星
不计其数。
众所周知,太阳系内一共有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此之前,还有一个冥王星也被看作是行星,后来被定义为矮行星。
由于小行星带是小行星最密集的区域,估计为数多达50万颗,这个区域因此被称为主带。距离太阳约2.17-3.64天文单位的空间区域内,聚集了大约50万颗以上的小行星,形成了小行星带。这么多小行星能够被凝聚在小行星带中,除了太阳的引力作用以外,木星的引力起着更大的作用。
太阳系星球大小排名
第一名,太阳。整个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都集中在太阳,它的体积大约为地球的130万倍。
第二名,木星。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也是四颗气态行星之一,木星大约相当于1321颗地球。
第三名,土星。和木星一样,土星也是一颗巨型气态行星,土星大约相当于745颗地球。
第四名,天王星。它相当于大约65个地球。
第五名,海王星,它的体积大约相当于地球的57倍左右。
第六名,地球。在整个太阳系中,地球的密度却是高居太阳系第一名。
第七名,金星。体积大约相当于地球的86%。
第八名,火星。大约只相当于地球的一半,因此火星的体积大约只相当于地球的15%。
第九名,木卫三,它的体积大约只相当于地球的7%。
第十名,土卫六,土卫六是土星体积最大的一颗卫星,又名泰坦星,它的体积大约相当于地球的66%。
太阳系多少个行星
太阳系中有8个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顺序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前4个行星被称为“内行星”,后4个行星被称为“外行星”。此外,太阳系中还有许多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卫星等天体。
太阳系9大行星大小对比
太阳系9大行星按大小排序:最大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金星、地球、火星、水星、冥王星。现代科学家把冥王星排除在外,围绕太阳的是八大行星。
太阳系是一个受太阳引力约束在一起的天体系统,包括太阳、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行星际物质,太阳系位于距银河系中心大约2.4~2.7万光年的位置。
在直接围绕太阳运动的天体中,最大的八颗被称为行星,太阳系包括8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由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八大行星逆时针围绕太阳公转。其余的天体要比行星小很多,比如矮行星、太阳系小行星和彗星。
太阳系的形成大约始于46亿年前一个巨型星际分子云的引力坍缩,太阳系内大部分的质量都集中于太阳,余下的天体中,质量最大的是木星。[1]此外还有较小的天体位于木星与火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也存在大量的小天体。还有很多卫星绕转在行星或者小天体周围。小行星带外侧的每颗行星都有行星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