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保护条例
客家文化是中原文化与闽粤赣边原住民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积淀而形成的汉族民系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闽西是客家祖地,是客家文化发展传播的原乡故土,立法保护客家文化,对于加强客家文化的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龙岩市客家文化保护条例》立法工作的重要意义,结合实际,积极参与到立法工作中,提出可行性意见建议,切实提高立法质量。
福建客家文化特点
福建幻客家文化主要特点有四个方面。
1、迁徙精神。
迁徙,是客家文化建立的根基。没有迁徙,就无从有客家文化。由于迁徙,客家先民把中原先进的文化带到落后的客家地区,所以,客家文化是中古汉族民间文化在封闭的客居环境中延续,保存至今的文化。
2、团结精神。
这是指内外两方面的团结互助精神。客家人无论是安处家园,还是身处异国,偶遇客家人,都能表现出声应气求,互相提携的义举。客家人无论迁徙到海内外任何一个新地方,都要和当地人友好相处,共同建设。首先要尊重当地人,尊敬他们为开发当地,世代作出不懈的努力,才有客家人立足安身之地。
3、崇文精神。
客家先民把中原先进的文化带到南方来之后,客家华侨又把客家地区的教育文化发展推进了一大步。客家男子志在四方,或在国内仕途和文化事业找岗位,而更多是出国经商。男子往往读完小学、中学便离家到南洋谋生,因此毕业后必须学会打算盘,会记账写信,略懂一些外文。而热心桑梓教育事业的华侨又捐款修建校舍,添置图书仪器及颁发奖学金,迄今不断。这是客家地区文化发达的原因。
4、尚武精神。
由于迁徙,出外谋生,就要有强健的体魄,高超的武艺。客家人大都生活在山区,山区打游击闹革命是廿世纪的主旋律,客家人为此做出过贡献。廿一世纪是走向海洋文化的世纪,所以客家人要走向南海,走向太平洋。上山下海扩大活动空间,没有强健的身体是不行的。
客家美食文化
鼎鼎大名的客家菜,在广东是与潮汕菜、广州菜齐名的三大菜系。
客家人偏爱没有污染的天然绿色食物,山里的,田间地头的自然食材,无一例外,都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
客家菜通常卖相一般,但是吃起来咸香味美,味道十足,口感非常丰富。一桌地地道道的普通客家菜,让人不禁食欲大增。
盐焗鸡香气扑鼻,浓郁的香味,让人迫不及待地想要享受美味了。
梅菜扣肉,肥而不腻,咸香浓郁,扣肉入口即化,梅干菜香气扑鼻,拌在米饭中,可以让人不知不觉中,吃掉两大碗哦。
客家文化的发源地是哪
客家文化的发源地是河洛。客家文言;是一种官话,很像中州的河南话。根在河洛指的是客家的方言底层源出河洛,而不一定是指大部分客家人来自河洛;事实上客家人姓氏繁多,各姓氏有其具体来源的所在。
客家饮食文化
客家传统饮食大致分为主食、名菜小吃、茶酒等几类。客家菜多用肉类,主料突出,讲究“咸、烧、肥、香、熟、陈”。
咸:客家菜偏咸,甚至有“吃在客家,咸是一绝”之说;
烧:强调趁热吃,且“烧唔烧”成了品评菜肴是否好吃的标准之一;
肥:普遍用油很重,肉食多选五花肉甚至纯肥肉,馅料用半肥瘦;
香:做菜多煎、炸、炒、烧、焗、焖,以香口为佳;熟:做菜强调熟透、熟烂;陈:常用菜干等陈料,如梅菜扣肉。
岭南第一大围客家大围,客家土楼,湖心坝三地客家文化有何区别
1.区别2.岭南第一大围客家大围、客家土楼和湖心坝三地的客家文化存在一些区别。首先,岭南第一大围客家大围是广东省梅州市的一个客家村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客家文化而闻名。客家土楼则是福建、广东等地的客家人聚居地的特色建筑,具有防御功能和强烈的族群认同。湖心坝则是江西省的一个客家聚居地,其客家文化也有其独特之处。3.岭南第一大围客家大围以其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浓厚的客家文化氛围而吸引人们前往参观。客家土楼则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丰富的客家文化内涵而备受瞩目。湖心坝作为江西省的一个客家聚居地,其客家文化也有其独特之处,例如在饮食、服饰、婚俗等方面可能有不同的传统习俗和特色。总之,这三个地方的客家文化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魅力,值得深入了解和探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