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对居住空间有哪些基本要求
人的居住需求一般可分两类:
1、一类是基本需求,即一般居住者共有的较为稳定的需求,这可通过严密的调查研究揭示出来,并以一定的功能模式体现在住宅设计中;
2、另一类则是个性化、易变的需求,只能依靠住宅实体和空间的自我调节,亦可通过住宅灵活性来满足。
3、个人独处的极重要方面,是个人在需要的时候有选择它的自由。后者指个体对属于自己、不许他人闯入的空间需求。个人空间包括个人领地和围绕个体身体周围的空间等,
住宅的三维空间叫什么
无论何种住宅,都可以用特定的宽度、长度和高度指标来描述和测量。这三个指标构成住宅的三维空间,在建筑学中分别称为开间、进深和层高,并有统一的标准规定。
一、住宅的开间
在住宅设计中,住宅的宽度是指一间房屋内一面墙的定位轴线到另一面墙的定位轴线之间的实际距离。因为是就一自然间的宽度而言,故又称开间。住宅的开间在住宅设计上有严格的规定。根据《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100-87)规定:住宅建筑的开间常采用下列参数:2.1米、2.4米、2.7米、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
(我国目前大量建造的砖混住宅,住宅开间一般不超过3.3米。规定较小的开间尺度,可有效缩短楼板的空间跨度,增强住宅结构的整体性、稳定性和抗震性。虽然小开间住宅存在着诸多优点,但也存在着许多弊病。因为开间小,在住宅建筑面积中,承重墙、柱的结构面积相对较大,养活了有效使用面积;同时由于开间小,房间分割过小,不适应家庭居住行为变化的要求,而且住房很难自行改造。
为改变传统的小开间住宅设计格局,从80年代末期,国家开始了大开间住宅设计的技术攻关,并确定要大力推行开间在5米以上,进深在7米以上大开间的住宅建筑体系。这种住宅可为住户提供一个40~50平方米甚至更大的居住空间,与同样建筑面积的小开间住宅相比,承重墙减少一半,使用面积增加2%,具有构造配件规格小,便于工业化生产,便于住宅灵活隔断、装修改造的特点。例如,购房者可将住宅分割成较大的两室一厅,也可根据需要分割成三室一厅。这种可自由分割的大开间住宅在国外又叫做演进式住宅、空壳式住宅。在我国由于技术、造价、建材质量等原因,大开间住宅尚处在大力推广之中,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二、住宅的进深
住宅的长度和进深,在建筑学中是指一间独立的房屋或一幢居住建筑内从前墙的定位轴线到后墙的定位轴线之间的实际长度。根据《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I100-87)规定,住宅的进深采用下列常用参数: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4.5米、4.8米、5.1米、5.4米、5.7米、6.0米。
(为了保证住宅具有良好的天然采光和通风条件,从理论上进,住宅的进深不宜过大。在住宅的高度(层高)和宽度(开间)确定的前提下,住宅进深过大,就使住房成狭长型、距离门窗较远的室内空间自然光线不足;如果人为地将狭长空间分隔,则分隔出的一部分房间就成为无天然光的黑房间。黑房间当然不适于人们居住,补数的措施之一是将黑房间用于次要的生活功能和设施安置,如储藏室、走道等,用人工照明来弥补天然光的不足。
另一措施是在住宅内部建造内天井,将光线不足的房间布置于内天井四周,通过天井来解决采光、通风不足的问题。但内天井住宅也存在厨房串味、传声、干扰大、低层采光不足的问题。随着我国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而同样面积的土地,设计大进深的住宅比设计小进深的住宅可造出更大使用面积的房子。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我们不得不选择大进深住宅来满足不断对住宅数量的需求。这裨上是一个住宅面积数量与住宅使用质量的矛盾。在今后一个很长时期,建设大进深住宅仍有必要,并有很大需求市场。至于进深过大出现的采光、通风不足等系列问题,则可通过优化住宅设计和采用相关的技术手册及设备加以解决。
三、住宅的层高和净高
(住宅的高度可以用米或层来计算,每一层的高度称为层高。具体地说,层高是指下层地板面或楼板上表面(或下表面)到相邻上层楼板上表面(或下表面)之间的竖向尺寸。《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I100-87)中规定,住宅的层高采用下列参数:2.6米、2.7米、2.8米。
住宅空间设计比例与尺度
如果学建筑的话,这个问题可能伴随你的一生。大一的学生自然很难去理解,那我就简单说下本人的拙见吧。 空间距离不是一个具体的距离,而是空间给人的心理距离,例如苏州园林,明明很短的一段路,设计师通过一系列的手法进行处理,营造出丰富的变化,给人的感觉却很长。(希望你自己查下苏州园林的资料,此处不细讲) 空间尺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以人为基准进行比较时,不同的建筑会有不同的尺度感。事实上我们常借助栏杆,门等构件来代替人(因为这些构件的大小都是固定的)。举个例子,同样一个建筑,如果上面开了一个很大的门,你会感觉这个建筑比较小:反之,如果开的门正常,你就会对这个建筑的尺度有比较客观的认知。 空间比例则更难描述,个人觉得在设计过程中这个概念完全靠经验给你带来的感觉来衡量。大师的建筑比例都是最棒的。简单来说,就是长宽高之间的数量关系,设计时要进行推敲,是长一点好呢,还是高一点好呢,这就是比例。 以上个人拙见,还望对您学习建筑有所帮助,推荐看看《建筑空间组合论》,不用着急,这些概念随着你做设计,慢慢就会明白的。
室内设计公司空间设计有哪些功能分区有人知道吗
住宅功能分区如下1、公共活动区供起居、会客使用,如客厅、餐厅、门厅等。
2、私密休息区供处理私人事务、睡眠、休息用,如卧室、书房、保姆房等。3、辅助区供以上两部分的辅助、支持用,如厨房、卫生间、储藏室、健身房、阳台等。要求分区各有明确的专门使用功能,既有动与静的区别,又有小环境的要求。在平面设计上,应正确处理这三个功能区的关系,使之使用合理而不相互干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