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正所谓有礼仪之大谓之夏。中国礼仪以周为最,中国古代一般推行周礼。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祀先师、先王、圣贤;乡饮、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
扩大再生产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在原有基础上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力。其公式推导如下:
1.首先,社会总产品在物质上分为两大部类:第一部类是专门生产生产资料的,这些生产资料在内部交换;第二部类是专门生产消费资料的,这些消费资料在内部交换。
2.第II部类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资料,除了向第I部类购买生产资料外,还需要向第I部类购买消费资料。因此,第I部类的产品不仅用于第I部类自身的再生产,还用于第II部类的再生产。
3.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公式:\(I(V+m)=II(c+v+m)\)。其中,(I\)表示第I部类的总产品价值,包括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II\)表示第II部类的总产品价值,同样包括c、v和m。
4.这个公式表明,为了实现扩大再生产,第I部类的剩余价值不仅要满足第I部类自身的再生产需求,还要满足第II部类的再生产需求。
工业部门是由社会分工分离出来的、专门生产同类产品的工业体的综合。工业部门的形成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由于工业生产进一步专业化,使原有工业部门进一步分离,并逐步形成一些新的工业部门,从而使工业部门结构也相应地发生某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的总趋势是工业部门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工业部门结构也日趋复杂。划分工业部门的主要依据有:
①产品的主要用途相同;
②使用的主要原材料相同;
③工艺过程的性质相同。当然,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同类企业的综合都构成独立的工业部门,只有当某类产品从分散在许多部门、企业生产形成集中到专业化企业生产后,这些企业的综合,才形成独立的工业部门。为了便于计划和组织管理工业,可以把工业部门分为三个层次,即工业部门粗分类;工业部门;工业部门细分类。粗分类把整个工业分为冶金工业、电力工业、机械工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等大部门。在每个大工业部门下又分为若干个工业部门,如机械工业分为农业机械制造工业、工业设备制造工业、交通设备制造工业、电子工业等。在每个工业部门下还可再进一步细分,如农业机械制造业可以分为拖拉机制造、排灌机械制造等。比例关系为了便于研究和正确规定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把工业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重工业主要是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轻工业主要是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为了研究原料生产和对原料进行加工的各工业部门的发展速度与比例关系,工业部门还可以分为采掘工业和加工工业。
社会总产品的两大部类是指:生产资料部类和消费资料部类。
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为单位)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从实物形态来看,社会总产品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与此相适应,社会生产便分为两大部类,一是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称为第ⅰ部类,二是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称为第ⅱ部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