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渡金沙江的主要内容,50字左右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
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绕圈子,时东时西,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巧渡金沙江是1935年的上旬
1935年5月3日,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军委干部团接到抢夺金沙江皎平渡的任务。他们在金沙江边找到一条敌军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船,又在当地农民的协助下,从水里捞出一条破船。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渡到北岸。
敌人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红军突然袭击,一举控制皎平渡两岸渡口。
后来,又找到5条船,动员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
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5月3日至9日,在七天七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七只小船从容过江。两天以后,敌人追兵才赶到南岸。
巧渡金沙江课文原文
《巧渡金沙江》是一篇关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故事中,红军面临着险恶的金沙江,没有船只可以过河,但他们不放弃,经过艰苦的探索和策划,最终惊险地渡过了这条河流。这个故事表现了中国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力,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巧夺金沙江资料
1935年5月,中央红军凭借7只小船,从皎平渡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取得了战略转移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史称“巧渡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著史者一个“巧”字,掩去当年江畔多少险。
金沙江,从崇山峻岭间奔腾而下,直坠千米,水击处云崖生寒,一险;
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封,船毁,能否攻占渡口,能否找到船只,一切尽是未知。周恩来专程赶到担负先头任务的干部团交代:如果干部团渡了江,但是渡口没有保住,主力部队无法渡江,要准备在江北单独打游击……是为二险;
七只小船,因水流太急,每小时仅往返三次,每次须倾倒船中浸水。除日间渡河外,夜间则于两岸燃起篝火,终夜渡河……其时,江南追兵将至,江北敌援扑来,七天七夜间,七船渡万人,三险……
那七天,是一九三五年五月三日至九日。两天后,国民党中央军追至南岸,渡河时各部不听调度,频发械斗,局面几近失控……
一去八十一年。今天,后人漫步皎平渡大桥,听桥下水拍云崖暖,忆当年红军渡江事,始知:这个“巧”字暗藏十分险。
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
强渡乌江是在1935年1月,突破乌江天险,击溃黔军3个团,成为红军转变战略方向后的第一次硬仗。
四渡赤水是在1935年2月,毛泽东写下了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红军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巧渡金沙江是在1935年5月,红军在皎平渡用7条小船神奇的渡过金沙江,摆脱国民党的追兵。
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的过程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不说,翻山越岭180里,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原来这两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不以为然,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速转到皎平渡过江。
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绕圈子,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1935年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1935年5月9日在树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的走了,体现出了将士们的机智与勇敢。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蒋介石急令第2路军前线总指挥薛岳率主力北渡金沙江向四川省西昌进击;令川军第24军主力在泸定至富林(今汉源)沿大渡河左岸筑堡阻击;以第20军主力及第21军一部向雅安、富林地区推进,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
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1师第1团,经80多千米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对岸渡口有川军第24军第5旅第7团1个营筑堡防守,当晚,红1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1营冒雨分三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
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突击队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突击队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